至關重要且效果顯著的作用,其核心原理在于降低溫度并維持低溫環境。它的作用大小和有效性取決于多種因素,但科學依據非常明確。
冰塊發揮作用的科學依據
相變潛熱(核心原理):
- 當冰從固態(0°C)融化成液態水(0°C)時,需要吸收大量的熱量(稱為熔化熱或熔解潛熱),約為 334 焦耳/克。
- 這個數值非常大。相比之下,將1克水升高1°C只需要大約4.18焦耳(水的比熱容)。
- 這意味著:冰塊融化時吸收的熱量遠大于單純降低水溫度所吸收的熱量。 這是冰塊降溫效果強大且持久的根本原因。它像一個巨大的“熱量海綿”,通過融化過程持續吸收周圍環境的熱量,從而顯著降低并維持低溫。
低溫環境:
- 冰融化時,冰水混合物的溫度會穩定在0°C(在標準大氣壓下),直到所有的冰都融化完。
- 這個 0°C 的低溫環境 對于保存物品(尤其是食物)至關重要:
- 抑制微生物生長: 絕大多數導致食物腐敗和食源性疾病的細菌、酵母菌和霉菌在接近0°C時生長繁殖速度會變得極其緩慢,甚至停止。這大大延長了食物的安全保質期。
- 降低酶活性: 食物內部和微生物產生的酶在低溫下活性降低,減緩了導致食物變質的生化反應(如褐變、軟化、風味損失)。
- 減緩化學反應: 許多導致食物變質的化學反應速率在低溫下會顯著降低(遵循阿倫尼烏斯方程)。
熱傳導:
- 冰塊通常直接或間接(通過容器)與被保存的物品接觸。
- 熱量會從溫度較高的物品通過熱傳導的方式傳遞給溫度較低的冰塊(或冰水混合物),導致物品溫度下降。
對流(在冷藏箱/保溫箱中):
- 在相對封閉的空間(如冷藏箱、保溫箱)內,冰塊融化形成的冷水和冷空氣密度較大,會下沉。
- 溫度較高的空氣密度較小,會上升。
- 這種冷熱流體的循環(對流)有助于更均勻地降低整個箱體內的溫度。
冰塊能發揮多大作用?
冰塊的作用效果取決于以下幾個關鍵因素:
降溫幅度: 冰塊能將被保存物品及其周圍環境的溫度降低到接近
0°C(在標準大氣壓下,冰水混合物狀態)。這對于需要冷藏(通常指0-4°C)的物品(如生鮮食品、奶制品、某些藥品)來說,是
非常理想且有效的溫度。對于需要冷凍(-18°C或更低)的物品,普通冰塊
無法達到所需溫度。
維持低溫時間:- 冰塊的作用是有時間限制的。一旦冰塊完全融化,冰水混合物的溫度會開始上升(如果環境溫度高于0°C)。
- 維持時間取決于:
- 冰塊初始量: 冰越多,吸收熱量的潛力越大,維持低溫時間越長。
- 保溫容器的隔熱性能: 高質量的冷藏箱/保溫箱能有效阻隔外部熱量進入,顯著延長冰塊維持低溫的時間。在開放空間或隔熱差的容器中,冰塊融化極快。
- 環境溫度: 環境溫度越高,外部熱量侵入越快,冰塊融化越快。
- 箱體開啟頻率: 頻繁打開箱體會讓大量熱空氣進入,加速冰塊融化。
- 被保存物品的初始溫度: 放入的物品溫度越高,需要消耗的冰塊冷量越多,融化越快。
抑制腐敗/變質:- 在0°C左右的環境中,微生物生長和酶促反應被極大抑制。對于易腐食品(肉類、海鮮、奶制品、切開的蔬果等),使用冰塊可以將安全保質期從幾小時(室溫下)延長到1-3天甚至更長(取決于食品種類和保存條件)。
- 對于需要保持低溫活性但非冷凍的藥品(如某些疫苗、胰島素),冰塊也能提供必要的低溫環境,防止失效。
其他應用:- 冷敷: 利用冰塊的低溫收縮血管、減輕腫脹和疼痛、降低局部組織代謝速率。
- 降溫飲品: 快速降低飲料溫度。
- 緊急降溫: 在無電力情況下,為小空間(如車載小冰箱)或人體提供臨時降溫。
局限性(冰塊作用受限的情況)
無法達到冷凍溫度: 僅靠冰塊無法將物品溫度降到0°C以下(除非使用特殊混合物如鹽冰,但鹽冰溫度更低且可能不適合直接接觸食物)。
時間限制: 融化后作用消失,需要持續補充冰塊。
濕度問題: 冰塊融化會產生水,可能導致物品被水浸泡或在高濕度環境下保存的物品(如某些干貨、電子產品)受損。
溫度均勻性: 在大的或不規則的空間里,可能難以保證所有區域溫度都均勻維持在0°C左右,離冰塊遠的區域溫度可能稍高。
依賴環境: 在炎熱或開放環境下,效果大打折扣,必須配合良好的保溫措施。
總結
冰塊在保存物品(特別是需要0°C左右冷藏環境的物品)時能發揮巨大且關鍵的作用。其核心科學依據在于相變潛熱——冰融化時吸收大量熱量,能高效地將物品及其周圍環境溫度降低并維持在接近0°C的水平。這個低溫環境能有效抑制微生物生長、降低酶活性和化學反應速率,從而顯著延長易腐品的安全保質期。
然而,冰塊的作用受時間限制(會融化),無法達到冷凍溫度,且效果高度依賴保溫容器的性能和環境溫度。了解其原理和局限性,才能更有效地利用冰塊進行物品保存。在需要長時間、超低溫或精確溫控的場景下,機械制冷設備(冰箱、冰柜)是更可靠的選擇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