書畫裝裱采用“分層處理”的結構,絕非僅僅為了美觀,而是古人經過長期實踐總結出的、蘊含高度科學性和實用性的智慧結晶。每一層都有其獨特且關鍵的作用,共同構成了保護脆弱書畫的核心屏障。那些“隱藏功能”尤其重要:
核心分層結構(以立軸為例)
畫心: 書畫作品本身。
命紙: 緊貼畫心背面的一層紙。
這是最關鍵的保護層。
覆背紙: 通常由2-3層紙組成,覆蓋在命紙之上,是整個裱件的主體支撐。
鑲料: 包括天頭、地腳、隔水、邊等,環繞在畫心四周,主要起裝飾和連接作用。
局條/助條: 在畫心四周鑲貼的窄邊,保護畫心邊緣并提供緩沖。
包首: 卷起時最外層保護畫心的部分(手卷、立軸卷起時)。
簽條: 貼在包首上,標注作品信息。
軸頭: 立軸兩端的裝飾和收卷用。
分層處理的核心目的與隱藏功能
物理加固與保護畫心:
- 命紙的核心作用: 這是最直接保護畫心的屏障。它:
- 加固脆弱畫心: 古舊書畫或絹本畫心可能酥脆、有斷裂、破洞。命紙通過漿糊緊密貼合,提供強力支撐,將破損處“托”住,防止進一步撕裂。
- 承載修復: 修復過程中的補紙、全色等操作主要在命紙上進行,避免直接損傷原畫心。
- 緩沖應力: 當畫心因溫濕度變化而伸縮時,命紙作為第一道緩沖層吸收部分應力,減少直接作用于畫心的變形。
- 覆背紙的支撐作用: 多層覆背紙提供整體剛性和平整度。沒有這層支撐,裱件會軟塌無力,容易起皺、卷曲,無法懸掛展示。它們共同構成一個“背板”,讓畫心保持舒展平整的狀態。
- 防折痕與抗壓: 多層結構(畫心+命紙+多層覆背)使裱件具有一定的厚度和彈性,大大增強了抵抗折疊、擠壓的能力。單層紙張或絹帛非常容易產生無法消除的折痕。
平衡應力,對抗溫濕度變化(防潮防變形): 這是分層處理最精妙、最重要的科學功能之一。
- “抵消應力”原理: 紙張(尤其是宣紙)具有明顯的“簾紋”方向(纖維排列方向)。在濕潤時,紙張在垂直于簾紋的方向膨脹率遠大于平行于簾紋的方向;干燥時則相反。
- 分層縱橫交錯: 經驗豐富的裝裱師在托命紙和上覆背紙時,會有意地讓每一層紙張的簾紋方向相互垂直交錯(例如:命紙簾紋橫向,第一層覆背簾紋縱向,第二層覆背簾紋再橫向)。
- 形成“穩定夾層”: 當環境濕度變化時,各層紙張在不同方向上的膨脹收縮會相互牽制、抵消。想象一下三合板或膠合板,各層木紋方向垂直,整體就不易翹曲變形。裱件通過這種分層交錯結構,能極大地抑制整體翹曲、拱起(瓦翹)或卷曲,保持平整穩定。
- 分散濕氣影響: 多層結構使得濕氣滲透的路徑變長,影響畫心所需的時間變緩。同時,各層紙張能吸收和釋放部分濕氣,減輕畫心直接承受的濕度沖擊。
防蟲防霉的“化學屏障”:
- 漿糊是關鍵介質: 傳統裝裱使用自制的小麥淀粉漿糊。
- 添加防蟲劑: 在調制漿糊時,通常會加入明礬(硫酸鋁鉀) 或傳統中藥(如百部、花椒、黃柏等煎汁)。明礬能使漿糊呈弱酸性,不利于霉菌生長,同時具有一定的驅蟲作用(盡管現代研究認為其直接殺蟲效果有限,但作為傳統工藝的一部分)。中藥汁液則含有天然的驅蟲、防霉成分。
- 分層滲透形成屏障: 含有防蟲防霉成分的漿糊,在托裱命紙和覆背紙的過程中,會滲透到每一層紙張的纖維中。整個裱件內部的漿糊層(尤其是各層紙張的粘合處)實際上構成了一張含有防蟲防霉成分的“化學防護網”。蟲子蛀咬或霉菌侵蝕時,需要穿透這些含有防護成分的漿糊層才能到達畫心,大大增加了難度。
- 物理屏障作用: 多層結構本身就增加了蟲子蛀穿或霉菌穿透的物理難度。漿糊層也會堵塞部分紙張纖維空隙,減少蟲霉滋生的空間。
便于未來修復(可逆性原則):
- 分層結構是修復的基礎: 專業裝裱強調“可逆性”,即修復時能盡量無損地拆解還原。
- 命紙與畫心的“半永久”結合: 命紙與畫心結合非常緊密,通常被視為一體。除非畫心本身有嚴重問題需要“揭裱”,否則修復時不會輕易動命紙層。
- 覆背紙的可揭離性: 覆背紙通過漿糊粘在命紙上,但其粘合強度設計上應低于命紙與畫心的結合強度。當裱件因年代久遠需要重新裝裱(“揭裱”)時,經驗豐富的修復師可以相對安全地揭掉外層覆背紙和鑲料,暴露出命紙層,從而進行下一步的清洗、修補等操作。如果是單層或不分層,修復將極其困難且風險巨大。
總結
書畫裝裱的分層處理,是一個集物理加固、應力平衡、環境緩沖、生物防護、修復預留于一體的精密系統:
- 命紙是畫心的貼身衛士,提供直接支撐和修復基礎。
- 覆背紙(多層交錯) 提供整體剛性,并通過科學交錯的簾紋方向抵消溫濕度變化引起的應力,是防止變形翹曲的核心。
- 漿糊(含添加劑) 滲透各層,在粘合的同時形成防蟲防霉的化學屏障。
- 多層結構本身增加了物理強度,減少了折痕風險,延長了濕氣滲透路徑,并提供了未來修復的操作空間。
因此,“分層處理”絕非簡單的堆疊,而是中國傳統書畫裝裱技藝歷經千年考驗,融合了材料科學、力學原理和生物防護智慧的卓越體現,其核心目的就是最大限度地保護脆弱珍貴的書畫藝術品,使其能夠對抗時間、環境和意外,得以長久流傳。那些“隱藏功能”——尤其是平衡應力防變形和漿糊層防蟲防霉——正是這種智慧的精髓所在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