昏黃燈光下,一雙手小心地撫過皮影箱面,那動作輕柔得如同撫摸嬰兒的脊背。箱內,那些被時光磨出溫潤光澤的皮影,在老人指間輕微顫動,仿佛在無聲應答——這古舊箱匣,是血脈,是使命,是老人與這古老藝術之間,那無法言說卻刻骨銘心的“相守”。
“相守”二字,在皮影戲的天地里,是浸透了歲月與汗水的忠誠。一張張薄如蟬翼的獸皮,在藝人指間被刀鋒細細雕琢,在刻刀下“活”了起來。那些線條,那些紋路,在光影中幻化出神祇的威嚴、凡人的悲歡,人物輪廓在幕布上投射出千年不滅的靈魂。這技藝,是祖輩在時光中凝練的智慧,是無數個夜晚與燈影相伴的孤獨淬煉。老藝人們,用一生默默守護著這方寸之間的光影世界,如同守護著他們生命里最深的根脈與最重的責任。
然而,這“相守”之路,在今日,卻布滿荊棘。老藝人常獨坐于昏暗的燈下,箱中皮影依舊,可身旁卻空空蕩蕩,再難尋年輕后輩承接那沉甸甸的衣缽。皮影戲那幽微的吟唱,在喧囂的現代娛樂浪潮中,顯得如此微弱而遙遠。當都市的霓虹徹夜不眠,當屏幕的藍光映亮每一張年輕的臉龐,那需要燈影、幕布、唱腔與巧手共同構筑的古老舞臺,似乎正被遺忘在時光的角落。
然而,那束傳承之光,卻并未熄滅。
一些年輕的身影,正以全新的方式,小心翼翼地捧起這束光。他們不再僅僅固守于舊有的戲臺,而是將皮影戲帶入現代劇場,讓它在聚光燈下煥發新顏。他們嘗試將當代故事融入古老形式,讓皮影演繹出今日的悲歡離合。在課堂上,他們用生動的方式,讓皮影戲成為孩子們眼中奇妙的光影魔術。更有甚者,將皮影元素與動畫、游戲、時尚設計大膽結合,創造出令人耳目一新的文化產品。這并非對古老靈魂的稀釋,而是以青春之臂膀,為它重新注入奔涌不息的生命之水。
在陜西華縣,一位耄耋之年的老藝人,雙手因長年雕刻而變形,卻依然每日堅持刻制皮影。當被問及為何不歇息時,他渾濁的眼中泛起光芒:“手一停,心就空。皮影在,我就在。”他拒絕了兒女接他進城享福的提議,只收了一個從城市返鄉的年輕徒弟。那徒弟起初笨拙,刻刀下線條歪斜,老人卻極有耐心,手把手傳授,從不說一句重話。老人說:“能回來,就是心沒丟。”
而在北京,一群年輕的動畫師,將皮影戲的經典角色“孫悟空”融入了一部現代動畫短片。他們保留了皮影獨特的鏤空之美和關節動作的韻味,又賦予其更豐富的色彩和流暢的現代動畫語言。短片在網絡上發布后,無數年輕觀眾被這種古老又新奇的視覺體驗所震撼,紛紛留言詢問“這是什么藝術?”“哪里可以看真的皮影戲?”——這束光,穿透了屏幕,照亮了更多探尋的眼睛。
幕布之上,光影流轉,千年故事在方寸間依舊鮮活;幕布之后,那雙操持皮影的手,或許蒼老布滿皺紋,或許年輕充滿活力。當老藝人布滿皺紋的手,與年輕傳承者充滿力量的手,在幕布后共同托舉起那承載千年故事的皮影,當那束光穿透薄薄的獸皮,在幕布上投下永恒而鮮活的影像——這光,便不再僅僅是照亮舞臺的燈火,它成為了一條穿越幽暗的時光隧道。
這束光,是無數代藝人的心魂所系,是古老藝術在時間洪流中倔強存活的生命密碼。它穿透歲月,照亮了無數雙凝視幕布的眼睛,也照亮了這門藝術從未真正遠去的路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