一、 平板式太陽能熱水器
核心結構:
- 吸熱板: 核心部件,通常是金屬板(銅、鋁或不銹鋼合金)表面覆蓋選擇性吸收涂層(深色、高吸收率、低發射率)。
- 流道/管道: 焊接或粘接在吸熱板背面,用于傳導熱媒(水或防凍液)。
- 透明蓋板: 覆蓋在吸熱板上方,通常是鋼化玻璃或透明聚合物(如聚碳酸酯),允許陽光透過并減少熱量散失(溫室效應),同時保護吸熱板。
- 保溫層: 位于吸熱板下方和四周,通常使用聚氨酯發泡等高效保溫材料,減少熱量向環境散失。
- 邊框/外殼: 通常由鋁合金或不銹鋼制成,保護內部結構并支撐蓋板。
工作原理:
- 太陽輻射透過透明蓋板照射到吸熱板上。
- 吸熱板的選擇性涂層吸收大部分太陽輻射能并將其轉化為熱能。
- 熱能傳導給流道/管道內的熱媒(水或防凍液)。
- 熱媒被加熱后,通過自然循環(熱虹吸)或強制循環(水泵)將熱量帶到儲水箱。
- 保溫層最大限度地減少集熱器本身的熱損失。
主要特點:
- 結構堅固耐用: 整體結構緊湊、剛性好,抗機械沖擊能力較強(如冰雹),不易破損。
- 承壓性好: 流道設計使其能承受較高的系統壓力,適合承壓系統(水壓與自來水相同),使用舒適。
- 易于與建筑結合: 外形平整美觀,可以水平或傾斜安裝,易于嵌入屋頂、陽臺欄桿或作為建筑構件(如陽臺壁掛式),實現建筑一體化(BIPV)。
- 防凍性能(間接系統): 如果采用防凍液作為傳熱介質(間接系統/分體式),通過換熱器加熱水箱中的水,則具有良好的防凍性能,適合寒冷地區。
- 不易結垢: 在間接系統中,吸熱板流道內是封閉循環的防凍液,不易結水垢。
- 維護相對簡單: 整體結構,表面光滑,不易積灰(尤其傾斜安裝時),清潔方便。一般無需頻繁維護。
- 熱效率: 在環境溫度較高、日照充足時,效率較高且穩定。但在低溫、大風天氣下,熱損失相對真空管式更大(保溫層不如真空絕熱好),效率下降明顯。
缺點:
- 低溫性能相對較差: 在嚴寒、大風或陰天環境下,由于保溫不如真空管,熱損失較大,效率低于真空管式。
- 初始成本較高: 同等集熱面積下,通常比真空管式成本高一些。
- 熱水輸出率: 同等水箱容積下,由于集熱器結構原因,可能比真空管式能利用的熱水稍少(真空管式水箱內膽通常更充分利用空間)。
二、 真空管式太陽能熱水器
核心結構:
- 真空集熱管: 這是核心單元。每根管由兩根同心的硼硅玻璃管構成,兩管之間抽成高真空(絕熱層)。內管外壁鍍有選擇性吸收涂層(吸熱體)。根據內部傳熱方式主要分兩種:
- 全玻璃真空管: 內管是封閉的,直接注入水,水在內管中被加熱。結構簡單,成本最低,但存在炸管風險(一根管破損失效影響不大)。
- 金屬熱管式真空管: 內管里封裝有一根金屬熱管(通常是銅管,內含少量低沸點工質)和一個冷凝端(金屬翅片或套管)。吸熱體吸收熱量加熱熱管工質,工質汽化上升到冷凝端,將熱量傳遞給流經冷凝端的水或換熱介質,冷凝后流回熱管底部。這是目前市場主流。
- U型管式真空管: 內管里插入一根U型的金屬管(通常是銅管),U型管直接通水或防凍液,吸熱體熱量直接傳遞給流經U型管的介質。
- 聯箱/集管: 連接所有真空管,匯集來自各真空管的熱量,并將加熱后的介質輸送到水箱(直接系統)或與水箱換熱(間接系統)。
- 水箱: 儲存熱水的容器。
- 支架: 支撐真空管和聯箱。
工作原理:
- 太陽輻射穿過外層玻璃管,照射在內管吸熱體上。
- 吸熱體吸收熱量,溫度升高。
- 全玻璃管: 熱量直接加熱內管中的水。
- 熱管式: 熱量加熱熱管工質使其汽化,蒸汽上升至冷凝端放熱冷凝,冷凝液回流。冷凝端熱量傳遞給流經聯箱的介質(水或防凍液)。
- U型管式: 熱量直接傳遞給流經U型管的介質(水或防凍液)。
- 被加熱的介質通過自然循環或強制循環將熱量帶到儲水箱。
主要特點:
- 卓越的保溫性能: 真空層隔絕了絕大部分對流和傳導熱損失,使其在低溫、大風環境下的熱損失極小,保溫性能極佳,特別適合寒冷地區。
- 低溫效率高: 得益于優異的保溫,在冬季或氣溫較低時,集熱效率明顯高于平板式。
- 啟動快: 真空管自身熱容量小,陽光照射后升溫迅速。
- 抗凍性能(分體式/特殊設計): 熱管式和U型管式真空管(間接系統)具有良好的防凍性能(管內是防凍液或可排空)。全玻璃管在嚴寒地區需防凍設計(如加厚保溫、排空閥、電伴熱帶)。
- 成本相對較低: 同等集熱面積下,初始成本通常低于平板式(尤其全玻璃管)。
- 維修方便: 單根真空管獨立工作,一根損壞漏水或失效,可以單獨更換,不影響其他管工作,維修成本低。
- 熱水輸出率高: 真空管插入水箱的方式,使得水箱內膽空間利用率高,能利用的熱水比例(熱水輸出率)通常更高。
缺點:
- 承壓性: 傳統的全玻璃真空管直插式系統通常是非承壓的(靠水箱高度提供水壓)。熱管式和U型管式可以設計成承壓系統(尤其U型管式),但整體承壓能力普遍不如平板式穩定。
- 抗沖擊性較弱: 玻璃管相對脆弱,在遭遇特大冰雹或外力撞擊時,有破損風險(不過現代真空管強度已很高)。
- 易結垢(直接系統): 全玻璃管直接加熱水,水質硬的地區內管易結水垢,影響效率,需定期除垢或使用軟化水。
- 安裝角度要求: 需要一定的傾斜角度(通常>15°)以確保真空管內的冷凝液能順利回流(尤其對熱管式重要)。完全水平安裝效率會下降。
- 美觀性: 由多根玻璃管排列組成,外觀不如平板式平整簡潔,與建筑一體化難度稍高。
- 積灰問題: 管間間隙易積灰、落葉、鳥糞,尤其在多塵或干燥地區,需要定期清潔以保持效率。
三、 平板式 vs 真空管式 核心對比總結
特點
平板式太陽能熱水器
真空管式太陽能熱水器 (主流:金屬熱管/U型管)
核心優勢
結構堅固、承壓性好、美觀易集成、維護簡單
低溫性能優異、保溫好、成本低、維修方便、啟動快
熱效率
高溫、日照好時效率高;
低溫、大風時效率下降明顯
低溫、大風、陰天時效率優勢明顯;高溫時可能略低或相當
適用氣候
溫暖地區、非嚴寒地區、注重美觀和承壓
嚴寒地區、冬季漫長地區、溫差大地區
防凍性能
間接系統防凍優秀;直接系統需防凍設計
熱管/U型管式(間接)防凍優秀;全玻璃管需防凍設計
承壓能力
優秀 (尤其適合承壓系統)
一般 (全玻璃管非承壓;熱管/U型管可承壓但不如平板穩定)
抗沖擊性
好 (整體堅固)
較差 (玻璃管相對脆弱)
結垢風險
低 (間接系統防凍液不結垢)
中-高 (全玻璃管直接系統易結垢);間接系統低
安裝與美觀
易與建筑一體化,外形平整
管狀排列,
一體化難度稍高
維護
表面清潔簡單,
整體維護需求低
需
定期清潔管間積灰,單管損壞可換,維護稍頻繁
初始成本
通常較高
通常較低 (尤其全玻璃管)
熱水輸出率
一般
通常較高
代表類型
平板集熱器 (多用于分體/陽臺壁掛系統)
熱管式真空管 / U型管真空管 (主流) / 全玻璃真空管
四、 如何選擇?
看氣候:- 冬季嚴寒、氣溫經常低于零度、溫差大、風大地區: 真空管式(尤其熱管/U型管)是首選,其卓越的低溫保溫性能能保證冬季也有較好熱水產出。
- 溫暖地區、冬季不結冰或短暫結冰地區: 兩種都可以。若注重美觀、承壓、維護簡便,可選平板式(間接系統);若追求性價比、冬季也有不錯表現,可選真空管式。
看需求:- 要求承壓系統(水壓大): 平板式是更穩妥的選擇,承壓性能普遍更好。
- 注重建筑美觀、一體化: 平板式更容易實現平整、嵌入式的安裝。
- 預算有限: 真空管式通常初始成本更低。
- 水質很硬: 避免選擇全玻璃真空管直接系統,可選平板間接系統或真空管間接系統(熱管/U型管)。
- 擔心維護麻煩: 平板式整體維護相對更省心(不易積灰、無需單管更換)。
- 擔心單點故障: 真空管式單管損壞可換,不影響全局。
看安裝條件:- 屋頂類型/承重: 兩者都需要考慮。真空管式對安裝傾角有要求。
- 陽臺壁掛: 平板式在陽臺壁掛應用上更成熟、美觀。
總結:
- 真空管式(尤其熱管/U型管) 憑借其無與倫比的保溫性能和低溫工作能力,在寒冷地區是絕對的主流和首選。性價比高,維修也方便。
- 平板式 則在承壓性、結構堅固性、美觀性、與建筑一體化、以及溫暖地區的低維護需求方面表現突出。特別適合對水壓、外觀有較高要求,且冬季不太嚴寒的地區。
最終選擇應結合當地氣候條件、自身預算、對水壓、外觀、維護的要求等因素綜合考量。在非嚴寒地區,兩者都是成熟可靠的技術,選擇哪一款更多取決于個人偏好和側重點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