不同材質的鉆頭核心區別在于硬度、耐磨性、韌性、導熱性、成本以及適用的加工材料。選擇合適的鉆頭對于效率、精度和成本至關重要。下面詳細解析金屬(主要指高速鋼)、硬質合金(合金)和金剛石鉆頭的區別:
核心區別總結表
特性
高速鋼 (HSS) 鉆頭
硬質合金 (鎢鋼) 鉆頭
金剛石鉆頭
主要成分
鋼 (含鎢、鉬、鉻、釩等合金元素)
碳化鎢顆粒 + 鈷/鎳粘結劑
金剛石顆粒 + 金屬基體/電鍍層
硬度
中等 (HRC 62-67)
很高 (HRA 89-94)
最高 (莫氏硬度10)
耐磨性
一般
優異
極其優異
韌性
優異
較差 (脆性大)
差 (非常脆)
導熱性
較好
較差
金剛石本身導熱極好,但整體取決于結構
耐熱性
較好 (紅硬性約600°C)
極好 (紅硬性約900-1000°C)
極好 (金剛石在空氣中約700°C氧化)
切削速度
中等
高 (可達HSS的2-5倍)
高 (尤其在硬脆材料上)
適用材料
軟鋼、低碳鋼、鋁、銅、合金、木材、塑料
不銹鋼、合金鋼、鑄鐵、鈦合金、高溫合金、復合材料、PCB、層壓板、耐磨塑料
硬脆非金屬材料:瓷磚、玻璃、石材、混凝土、陶瓷、碳化硅、寶石、碳纖維復合材料
不適用材料
高硬鋼、淬火鋼、硬質合金、陶瓷、玻璃
無絕對不適用,但韌性材料效率可能不如HSS
黑色金屬 (鐵、鋼)、韌性金屬
成本
低
中高
高
刃口鋒利度
非常鋒利
鋒利
不鋒利 (磨削為主)
加工方式
切削
切削
磨削
典型應用
通用鉆孔、DIY、維修、木工、普通金屬加工
大批量生產、難加工材料、高精度要求、數控加工
建材安裝 (打孔)、石材加工、玻璃加工、半導體、超硬材料加工
詳細解析:
高速鋼 (High-Speed Steel, HSS) 鉆頭 - “金屬鉆頭”的代表
- 材質: 主要由鋼構成,但添加了鎢(W)、鉬(Mo)、鉻(Cr)、釩(V)、鈷(Co)等合金元素,以提高硬度、耐磨性和紅硬性。
- 工作原理: 依靠鋒利的切削刃(通常有118°或135°頂角)以剪切的方式去除材料。鉆頭旋轉并施加軸向進給力,切削刃切入材料,形成連續的切屑。
- 優點:
- 韌性好: 耐沖擊,不易崩刃,適合鉆削有震動或材料不均勻的場合。
- 刃口鋒利: 易于磨削出非常鋒利的切削刃,對軟材料(如鋁、銅、低碳鋼)切削力小,表面質量較好。
- 可重磨: 容易用砂輪機或專用磨刀機重新磨鋒利,成本低。
- 成本低: 制造相對簡單,價格最便宜。
- 通用性好: 能加工多種材料。
- 缺點:
- 硬度和耐磨性有限: 面對高硬度材料(如不銹鋼、工具鋼、淬火鋼)或高耐磨材料(如玻璃纖維、某些塑料)時,磨損很快,效率低下。
- 紅硬性有限: 在高速切削產生高溫時(約600°C以上),硬度會顯著下降,限制了切削速度。
- 適用場景 (首選):
- 軟鋼、低碳鋼
- 鋁及鋁合金
- 銅及銅合金
- 木材
- 普通塑料
- DIY家庭維修、木工、對效率要求不高的普通金屬加工。
- 不適用場景:
- 不銹鋼、高合金鋼、淬火鋼、鈦合金(磨損極快,效率低)
- 玻璃、陶瓷、石材、混凝土(完全鉆不動或瞬間崩刃)
- 高磨蝕性復合材料(如玻纖、碳纖板,磨損快)
硬質合金 (Cemented Carbide / Tungsten Carbide) 鉆頭 - “合金鉆頭”的代表
- 材質: 由極硬的碳化鎢(WC)或碳化鈦(TiC)等微米級顆粒,用鈷(Co)或鎳(Ni)等金屬作為粘結劑,在高溫高壓下燒結而成。常被稱為“鎢鋼鉆頭”。
- 工作原理: 同樣依靠切削刃進行剪切去除材料,但其極高的硬度和耐磨性允許它承受更高的切削速度和進給力,加工更硬、更耐磨的材料。
- 優點:
- 極高的硬度和耐磨性: 是HSS的幾倍到十幾倍,壽命長,特別適合加工難切削材料。
- 優異的紅硬性: 在800-1000°C的高溫下仍能保持高硬度,允許非常高的切削速度(通常是HSS的2-5倍),大幅提高生產效率。
- 較高的抗壓強度。
- 缺點:
- 脆性大: 韌性差,不耐沖擊和震動。安裝不正、材料有硬點、排屑不暢或操作不當(如突然撞擊)都容易導致崩刃甚至斷裂。
- 刃口不如HSS鋒利: 對極軟材料(如純鋁、紫銅)有時表面質量反而不如鋒利的HSS鉆頭,且容易產生積屑瘤。
- 磨削困難: 需要金剛石砂輪才能重磨,成本高,通常由專業人員進行或直接更換。
- 成本較高: 價格顯著高于HSS鉆頭。
- 適用場景 (首選):
- 不銹鋼、合金鋼、工具鋼。
- 鑄鐵。
- 鈦合金、高溫合金(如Inconel)。
- 高硬度非金屬或復合材料(如PCB板、玻璃纖維板、層壓板、耐磨工程塑料)。
- 需要高生產效率、長刀具壽命的大批量加工。
- 數控機床(CNC)加工中心常用。
- 不適用場景:
- 對韌性要求極高、震動大的手工操作(需謹慎使用)。
- 要求極致低切削力的超軟材料(有時HSS或專用鉆頭更好)。
金剛石 (Diamond) 鉆頭 - 超硬材料的克星
- 材質與類型:
- 電鍍金剛石鉆頭: 最常見。在金屬基體(通常是鋼)上,通過電鍍工藝將金剛石磨料顆粒牢固地鑲嵌在鍍層(通常是鎳)中。金剛石顆粒是工作的主體。
- 燒結金剛石鉆頭: 將金剛石顆粒與金屬粉末(如青銅、鈷)混合,在高溫高壓下燒結成型。整體金剛石含量更高,更耐磨,常用于地質鉆探、石材切割片。
- 聚晶金剛石復合片鉆頭: 在硬質合金基體上燒結一層聚晶金剛石薄層作為切削刃。兼具PCD的超高硬度和硬質合金的韌性基底,主要用于加工高硅鋁合金、碳纖維復合材料等。
- 工作原理: 不是剪切,而是磨削! 金剛石是自然界已知最硬的材料。鉆頭旋轉時,其表面大量微小的、鋒利的金剛石顆粒像無數把微小的銼刀,以刮擦、磨削的方式一點點將硬脆材料磨成粉末去除。需要配合冷卻液(通常是水)來降溫、潤滑和沖走磨屑。
- 優點:
- 無與倫比的硬度與耐磨性: 唯一能高效加工玻璃、陶瓷、寶石等超硬材料的鉆頭。
- 加工表面質量好: 對于脆性材料,磨削方式可以避免大的崩邊(配合技術和冷卻液)。
- 缺點:
- 極其昂貴: 金剛石成本高,制造工藝復雜。
- 非常脆: 極其不耐沖擊和側向力,操作必須非常平穩精準。
- 僅適用于硬脆材料: 絕對不能用于加工黑色金屬(鐵、鋼)! 金剛石中的碳元素在高溫下會與鐵元素發生化學反應(石墨化),導致金剛石層迅速磨損失效。
- 切削方式不同: 是磨削而非切削,需要穩定支撐和冷卻。
- 適用場景 (唯一或最佳選擇):
- 瓷磚、玻璃、石英玻璃。
- 大理石、花崗巖、人造石、混凝土(需專用鉆頭)。
- 陶瓷、精細陶瓷。
- 半導體材料(硅片、砷化鎵等)。
- 寶石、玉石。
- 碳纖維增強復合材料(CFRP)、碳化硅陶瓷基復合材料等。
- 建材安裝(如水龍頭、毛巾架開孔)、藝術玻璃加工、石材工藝、實驗室樣品制備。
- 不適用場景 (絕對禁忌):
- 所有含鐵金屬(鋼、鐵、不銹鋼等)。
- 韌性金屬(鋁、銅等,雖然能鉆但效率極低且毀鉆頭,毫無意義)。
- 木材、塑料(大材小用,且效果不好)。
如何選擇合適的鉆頭?關鍵因素:
被加工材料: 這是
最決定性的因素。對照上面的適用場景選擇。
加工要求: 效率(速度)、精度、孔壁質量、刀具壽命。
設備條件: 機床的剛性、轉速范圍、冷卻條件。硬質合金和金剛石鉆頭通常需要更高的轉速和更好的穩定性。
成本預算: HSS最便宜,硬質合金次之,金剛石最貴。考慮單件加工成本(鉆頭成本/加工數量)。
操作方式: 手工操作優先考慮韌性(HSS),數控機床可充分發揮硬質合金優勢。金剛石鉆頭操作必須非常小心。
簡單記憶:
- 鉆普通金屬、木頭、塑料? → 高速鋼(HSS) 足夠,便宜好用。
- 鉆不銹鋼、硬鋼、鑄鐵、難加工金屬或大批量? → 硬質合金(鎢鋼) 效率高壽命長。
- 鉆瓷磚、玻璃、大理石、混凝土? → 金剛石鉆頭 是唯一正確選擇,并務必加水冷卻!絕對不要用它鉆金屬。
理解這些區別,你就能在面對不同鉆孔任務時,精準選擇最合適的“利器”,事半功倍,避免浪費和損壞工具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