高鐵行駛時沒有綠皮火車那種標志性的“哐當”聲,核心奧秘就在于“無縫鋼軌”技術的應用以及與之配套的高精度軌道設計和維護體系。 這確實是軌道設計領域的一項重大進步,背后蘊含著精密的工程學原理。
以下是詳細解析:
“哐當”聲的根源:鋼軌接頭
- 傳統綠皮火車(以及早期鐵路)的鋼軌是一節一節鋪設的,每節鋼軌長度通常為25米或12.5米。
- 鋼軌之間會留有一定的縫隙(稱為“軌縫”),這是為了應對鋼軌熱脹冷縮的特性。當溫度升高時,鋼軌會膨脹伸長;溫度降低時,會收縮變短。預留縫隙可以防止鋼軌在高溫時因膨脹受限而彎曲變形(俗稱“漲軌跑道”)。
- 關鍵點: 當車輪滾過這些預留的軌縫時,會與下一節鋼軌的端部發生撞擊。這種連續的、周期性的“撞擊-下落”動作,就是產生“哐當哐當”聲響的根本原因。同時,這種沖擊也會加劇輪軌的磨損,影響乘坐舒適性。
高鐵的“靜音”秘訣:無縫鋼軌
- 核心概念: 現代高鐵(以及大部分現代化鐵路干線)采用的核心技術就是無縫鋼軌。
- 實現方式:
- 將工廠生產的標準長度鋼軌(通常100米或500米)在鋪設現場通過焊接(主要使用鋁熱焊或閃光接觸焊)連接成幾公里甚至幾十公里長的超長鋼軌。
- 在更長的線路上,這些超長鋼軌之間會使用一種特殊的伸縮接頭(能夠縱向滑動,吸收少量位移)連接,最終形成貫穿整個區間甚至整條線路的“無縫”軌道。
- 消除“哐當”聲: 沒有了短距離的周期性軌縫,車輪在絕大多數路段都是在連續、平滑的軌面上滾動,徹底消除了因跨越軌縫而產生的撞擊聲。這是高鐵安靜運行的最主要原因。
無縫鋼軌如何解決熱脹冷縮?
- 無縫鋼軌并非完全沒有“縫”,而是通過技術手段將軌縫數量減少到最低(通常只在橋梁、隧道等特殊結構兩端或非常長的區間之間才設置少量伸縮接頭),并有效控制鋼軌內部的溫度應力。
- 鎖定軌道:
- 在鋪設無縫鋼軌時,會選擇一個合適的溫度范圍(稱為“鎖定軌溫”或“中和軌溫”,通常是該地區年平均氣溫)。
- 在這個溫度下,使用高強度、高阻力的扣件系統(如彈條III型、IV型扣件)將鋼軌牢牢地“鎖定”在軌枕(通常是混凝土軌枕)上。
- 這些扣件提供了巨大的縱向阻力,阻止鋼軌在溫度變化時自由伸縮。
- 應力管理:
- 當實際溫度高于鎖定軌溫時,鋼軌想伸長但被扣件強力約束,內部產生壓應力。
- 當實際溫度低于鎖定軌溫時,鋼軌想縮短但被扣件強力約束,內部產生拉應力。
- 設計要點: 通過精確計算和選擇鎖定軌溫,確保在最極端的最高溫和最低溫條件下,鋼軌內部產生的壓應力和拉應力都不會超過鋼軌材料的強度極限,從而保證軌道的穩定和安全,不會發生脹軌或斷軌。
高鐵軌道設計的其他“大學問”
無縫鋼軌是基礎,但要實現高鐵的高速、平穩、安靜運行,還需要一整套高精度的軌道設計、施工和維護技術:
- 高平順性: 軌道的幾何形狀(高低、水平、方向、軌距)必須達到極高的精度標準(毫米級甚至亞毫米級)。任何微小的不平順都會在高速下被放大,不僅產生噪音,還會影響安全和舒適性。這依賴于精密的測量、高標準的施工工藝和大型養路機械的定期精細維護(如搗固、打磨)。
- 穩固的基礎: 采用混凝土軌枕(替代木枕)和整體道床(如板式無砟軌道或雙塊式無砟軌道)。無砟軌道直接將軌枕或軌道板澆筑在混凝土底座上,替代了傳統的碎石道砟層,具有更高的穩定性、平順性和耐久性,進一步減少振動和噪音,且維護量小。
- 高精度扣件系統: 提供強大的縱向阻力以鎖定鋼軌,同時提供適當的彈性以緩沖輪軌沖擊、降低噪音,并能精確調整軌距和高低。
- 優化的輪軌關系: 對鋼軌頂面(軌頭)和車輪踏面進行精確打磨(稱為“鋼軌打磨”和“車輪鏇修”),使其達到最佳匹配的廓形,減少摩擦、振動和噪音(如滾動噪音、嘯叫聲),提高運行平穩性和輪軌壽命。
- 大半徑曲線和緩坡: 高鐵線路設計采用非常大的曲線半徑(通常數公里)和非常平緩的坡度,使列車能夠高速平穩通過,減少離心力和加減速帶來的沖擊和噪音。
總結:
高鐵消除“哐當”聲的關鍵在于無縫鋼軌技術的應用,它通過焊接長鋼軌和強力鎖定,大幅減少了輪軌之間的沖擊點。但這只是龐大系統工程的核心一環。配合高平順性設計、穩固的無砟道床基礎、高精度扣件、優化的輪軌接觸面以及嚴格的施工和維護標準,共同構成了高鐵軌道設計的“大學問”,最終實現了高速列車平穩、安靜、安全的運行。這背后是材料科學、結構力學、測量技術、施工工藝和維護管理等多學科知識的綜合應用與巨大進步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