外觀特征和生長習(xí)性上存在顯著差異。以下是對常見栽培平菇品種的詳細(xì)分類解析:
核心分類:平菇(側(cè)耳)屬
- 學(xué)名: Pleurotus spp.
- 特征: 子實體(即我們食用的部分)通常為扇形、貝殼形或漏斗形,菌柄側(cè)生、偏生或幾乎無菌柄。菌褶延生(從菌蓋邊緣一直延伸到菌柄)。多數(shù)種類具有腐生性,分解木質(zhì)纖維素能力強。
主要栽培品種詳解
糙皮側(cè)耳 - 最常見的“灰平菇”
- 學(xué)名: Pleurotus ostreatus
- 外觀特征:
- 菌蓋: 直徑5-20厘米,初期深灰色、灰黑色、藍(lán)灰色,后期顏色變淺呈灰白色、淺灰褐色。表面光滑,濕潤時有光澤。幼時邊緣內(nèi)卷,成熟后邊緣常呈波狀。菌肉白色,肥厚。
- 菌柄: 短或無,側(cè)生或偏生,長1-4厘米,粗1-2厘米,白色,實心,基部常有絨毛。
- 菌褶: 白色,延生,稍密至稍稀,不等長。
- 生長習(xí)性:
- 溫度: 典型的中低溫型品種。菌絲生長適溫20-25℃(范圍5-33℃)。子實體分化(原基形成)需要較低溫度刺激,適溫10-16℃(范圍5-20℃)。在較低溫下(如10-15℃)生長緩慢,但菇體厚實、顏色深、品質(zhì)好;溫度稍高(18-20℃)生長快,但菌蓋薄、顏色淺、易開傘。
- 濕度: 喜濕。菌絲體階段培養(yǎng)料含水量60-65%,空氣相對濕度70%以下。子實體階段空氣相對濕度需85-95%。
- 光線: 菌絲生長不需光,子實體分化發(fā)育需要一定的散射光(200-1000 lux)。光線不足時,菌柄長、菌蓋小、顏色淺、畸形菇多。
- 空氣: 子實體生長需良好通風(fēng)。CO2濃度過高會導(dǎo)致菌柄長、菌蓋小或不發(fā)育(“珊瑚狀”畸形)。
- pH值: 喜微酸性,菌絲生長最適pH 5.5-6.5。
- 基質(zhì): 適應(yīng)性強,能廣泛利用各種農(nóng)林廢棄物(木屑、棉籽殼、玉米芯、甘蔗渣、稻草等)作為栽培原料。
佛羅里達(dá)側(cè)耳 - “白平菇”、“雪平菇”
- 學(xué)名: Pleurotus floridanus (常被認(rèn)為是 P. ostreatus 的一個變種或品系)
- 外觀特征:
- 菌蓋: 直徑5-15厘米或更大。顯著特征是通體潔白或乳白色,尤其在低溫下更為潔白如玉。菌蓋形狀與糙皮側(cè)耳相似,但通常更圓整、厚實,表面如天鵝絨般細(xì)膩(尤其在幼菇期),邊緣內(nèi)卷更明顯。菌肉白色,厚實。
- 菌柄: 短,側(cè)生或偏生,白色,實心,基部有絨毛。
- 菌褶: 白色,延生,稍密。
- 生長習(xí)性:
- 溫度: 中高溫型品種。菌絲生長適溫24-27℃(范圍15-32℃)。子實體分化適溫范圍較廣,15-25℃ 均能較好形成,最適18-22℃。耐高溫能力比糙皮側(cè)耳強,在20-25℃下仍能出菇且不易開傘,但高溫下菇體相對薄些。低溫(10℃以下)生長緩慢,顏色更潔白。
- 濕度/光線/空氣/pH/基質(zhì): 與糙皮側(cè)耳要求相似,喜濕、需散射光、需通風(fēng)、喜微酸、廣譜利用基質(zhì)。
- 特點: 顏色潔白,商品外觀極佳;菇體較脆嫩;抗雜能力通常較強;較耐運輸。
肺形側(cè)耳 - “鳳尾菇”
- 學(xué)名: Pleurotus pulmonarius (以前常被誤稱為 P. sajor-caju)
- 外觀特征:
- 菌蓋: 直徑5-15厘米,形狀多變,常見扇形、腎形、貝殼形或近似漏斗形。顏色多為淺灰褐色、灰白色、淺黃褐色,有時中心顏色稍深。菌蓋表面相對較薄,邊緣常呈明顯瓣裂狀(這是區(qū)別于其他平菇的一個顯著特征,尤其在成熟時)。菌肉白色,較薄。
- 菌柄: 短或無,側(cè)生或偏生,白色或與菌蓋同色,常有絨毛,實心。
- 菌褶: 白色或乳白色,延生,較密。
- 生長習(xí)性:
- 溫度: 中高溫型品種。菌絲生長適溫24-27℃(范圍15-32℃)。子實體分化適溫18-24℃,最適20-22℃。耐高溫能力較強,在25-28℃下仍能出菇,但菌蓋更薄、易開傘。低溫下(15℃以下)生長慢,菌蓋增厚,顏色加深。
- 濕度/光線/空氣/pH/基質(zhì): 要求與糙皮側(cè)耳相似。特別適合生料或發(fā)酵料栽培(如稻草栽培),在高溫季節(jié)表現(xiàn)較好。
- 特點: 出菇快,轉(zhuǎn)潮快;菌蓋薄,口感較韌;邊緣瓣裂明顯;較耐高溫。
美味側(cè)耳 - “黃白平菇”、“小平菇(姬菇)”
- 學(xué)名: Pleurotus cornucopiae (常與 P. citrinopileatus 混淆,嚴(yán)格來說后者是“金頂側(cè)耳”)
- 外觀特征:
- 菌蓋: 直徑3-10厘米,幼時半球形,后漸平展呈扇形、貝殼形或漏斗形。顏色是其最大特點:幼菇期菌蓋中央常為淺黃色、淡黃色、杏黃色,邊緣白色;隨著生長,黃色區(qū)域可能擴大或變淺,最終整體可能變?yōu)辄S白色或灰白色。菌蓋表面光滑,濕潤。菌肉白色,中等厚度。
- 菌柄: 偏生或側(cè)生,常較長(可達(dá)5-8厘米)且較粗壯,白色或基部略帶黃色,實心,常有絨毛。菌柄比例相對較大。
- 菌褶: 白色,延生,稍密。
- 生長習(xí)性:
- 溫度: 中溫型偏廣溫。菌絲生長適溫22-26℃。子實體分化適溫范圍較廣,12-20℃。在較低溫(10-15℃)下黃色更明顯,菌蓋厚實;在較高溫(18-22℃)下生長快,顏色偏白,菌蓋稍薄。
- 濕度/光線/空氣/pH/基質(zhì): 要求與其他平菇相似。對光線較敏感,散射光充足時黃色更鮮艷。同樣能利用多種基質(zhì)。
- 特點: 獨特的黃白配色;菌柄較長,是制作“姬菇”(采收幼嫩子實體,菌柄比例高)的理想品種之一;口感脆嫩,風(fēng)味較好。
桃紅側(cè)耳 - “紅平菇”、“粉平菇”
- 學(xué)名: Pleurotus djamor (Syn. P. salmoneo-stramineus)
- 外觀特征:
- 菌蓋: 直徑3-10厘米,扇形、貝殼形。最顯著特征是顏色:幼菇期菌蓋呈現(xiàn)鮮艷的粉紅色、桃紅色、鮭魚紅色,非常漂亮。隨著成熟和光照影響,顏色會逐漸褪為淺粉色、黃白色或灰白色。菌蓋表面光滑。菌肉白色帶粉,較薄。
- 菌柄: 短,側(cè)生或偏生,白色或帶粉色,實心。
- 菌褶: 初期粉紅色,后期褪為白色或淡黃色,延生。
- 生長習(xí)性:
- 溫度: 高溫型品種。菌絲生長適溫25-28℃(范圍20-32℃)。子實體分化發(fā)育適溫20-28℃,最適23-25℃。極耐高溫,在30℃左右仍能出菇。低溫下(15℃以下)生長極慢甚至停止,顏色褪得快。
- 濕度/光線/空氣/pH/基質(zhì): 要求與其他平菇相似。強散射光有助于保持鮮艷的粉紅色。同樣能利用多種基質(zhì)。
- 特點: 顏色艷麗,極具觀賞和商品價值;高溫季節(jié)出菇的主力品種;口感較軟滑;顏色易褪,需及時采收。
金頂側(cè)耳 - “榆黃蘑”、“黃金菇”
- 學(xué)名: Pleurotus citrinopileatus
- 外觀特征:
- 菌蓋: 直徑2-10厘米,幼時半球形、扁半球形,后平展呈喇叭形、漏斗形或扇形。最突出特征是鮮艷的檸檬黃色、金黃色或鮮黃色,尤其在幼菇期和散射光充足時,顏色極其亮麗。菌蓋表面光滑,邊緣常呈波浪狀或瓣裂。菌肉白色,薄至中等。
- 菌柄: 偏生、側(cè)生或近中生,常叢生(多個子實體基部相連)。白色或淡黃色,實心,有絨毛。
- 菌褶: 白色,延生,稍密。
- 生長習(xí)性:
- 溫度: 中高溫型品種。菌絲生長適溫22-27℃。子實體分化適溫18-24℃。在20-25℃下生長良好,顏色鮮艷。耐高溫能力不如桃紅側(cè)耳,持續(xù)30℃以上生長不良。低溫下(15℃以下)顏色變淺,生長慢。
- 濕度/光線/空氣/pH/基質(zhì): 要求與其他平菇相似。強散射光對保持金黃色至關(guān)重要。同樣能利用多種基質(zhì),特別適合段木栽培,風(fēng)味更佳。
- 特點: 顏色金黃耀眼,觀賞性強;常叢生,產(chǎn)量集中;香味濃郁,口感鮮美;較易破碎,不耐運輸。
刺芹側(cè)耳 - “杏鮑菇”
- 學(xué)名: Pleurotus eryngii
- 外觀特征: (雖然同屬側(cè)耳,但形態(tài)與其他平菇差異很大)
- 菌蓋: 初期蓋緣內(nèi)卷呈半球形,后漸平展,成熟時中央淺凹至漏斗形。直徑通常較小(商品菇??刂圃?-5厘米),顏色灰白色、淺黃褐色或淺棕色。表面光滑,干燥時有絲狀光澤。
- 菌柄: 巨大,是其主要食用部分。棍棒狀或保齡球瓶狀,長5-20厘米或更長,粗2-8厘米。組織致密、結(jié)實、脆嫩。顏色白色或乳白色?;砍S邪咨q毛。
- 菌褶: 延生,密集,略寬,白色或乳白色。
- 生長習(xí)性:
- 溫度: 中低溫型品種。菌絲生長適溫23-25℃(范圍10-30℃)。子實體分化需要較低溫度刺激,適溫10-16℃。在12-18℃下生長良好,菌柄粗壯結(jié)實。極不耐高溫,20℃以上易出現(xiàn)畸形、病害,品質(zhì)下降。
- 濕度/光線/空氣/pH/基質(zhì): 菌絲體階段需較低濕度(空氣濕度<70%)。子實體階段需較高濕度(85-90%)。需要較強的通風(fēng)(比普通平菇要求更高)以降低CO2濃度,保證菌柄正常發(fā)育(高CO2導(dǎo)致菌柄過長、菌蓋過?。?。喜偏中性基質(zhì)(pH 6.5-7.5)。對碳氮比要求較高,常用木屑、棉籽殼為主料,添加麩皮、玉米粉、豆粕等氮源。不能像普通平菇那樣用生料或簡單發(fā)酵料栽培,通常需要熟料(滅菌)栽培。
- 特點: 口感獨特(脆、韌、嫩),有杏仁香味;形態(tài)與其他平菇迥異;栽培條件要求更嚴(yán)格(尤其是溫度和通風(fēng));商品價值高。
總結(jié)對比表
品種 (俗名)
學(xué)名
主要外觀特征 (菌蓋/菌柄)
溫度類型
子實體分化/生長適溫 (°C)
顏色特點
顯著生長習(xí)性/用途特點
灰平菇
Pleurotus ostreatus
灰黑/藍(lán)灰→灰白,蓋厚肉實;柄短或無
中低溫
10-16
灰黑色系
最常見,低溫品質(zhì)佳
白平菇/雪平菇
Pleurotus floridanus
通體潔白,蓋厚實細(xì)膩;柄短或無
中高溫
15-25 (最適18-22)
純白色
外觀佳,較耐高溫,抗雜強,耐運
鳳尾菇
Pleurotus pulmonarius
淺灰褐/灰白,蓋
薄,邊緣瓣裂明顯;柄短
中高溫
18-24 (最適20-22)
淺灰褐色
耐高溫,出菇快,適合生料/發(fā)酵料 (稻草)
黃白平菇/姬菇
Pleurotus cornucopiae
幼蓋中黃邊白→黃白/灰白;
柄長且粗壯
中溫偏廣
12-20
黃白雙色
適合采“姬菇”(幼菇),風(fēng)味好
紅平菇/粉平菇
Pleurotus djamor
鮮艷粉紅/桃紅→褪色;蓋薄;柄短
高溫
20-28 (最適23-25)
粉紅色
極耐高溫,夏季主力,觀賞性強
榆黃蘑/黃金菇
Pleurotus citrinopileatus
鮮艷檸檬黃/金黃;蓋薄,常波浪/瓣裂;
常叢生
中高溫
18-24
金黃色
顏色艷麗,香味濃,常叢生,觀賞食用俱佳
杏鮑菇
Pleurotus eryngii
蓋小(灰白/淺褐);
柄巨大、棍棒狀、致密潔白(主食用部)
中低溫
10-16
蓋淺色,柄白
需低溫刺激、強通風(fēng)、熟料栽培,口感脆嫩獨特,高價值
重要說明
品種名稱混雜: 市場上品種名稱非?;靵y,同一個商品名可能對應(yīng)不同學(xué)名的品種,反之亦然(如“小平菇”可能指美味側(cè)耳的幼菇,也可能指其他小型品種)。購買菌種時最好確認(rèn)學(xué)名或可靠的品種描述。
品系差異: 同一學(xué)名(如
P. ostreatus)下,不同育種機構(gòu)選育的品系在顏色(深淺灰)、耐溫性、朵型、抗性上也有差異。
環(huán)境的影響: 溫度、光照、通風(fēng)等環(huán)境因素會顯著影響子實體的最終外觀(顏色深淺、菌蓋厚度、菌柄長短、朵型大小等)。
“姬菇”: 通常指
在幼嫩時期(菌蓋未充分展開,直徑1-3厘米)采收的平菇子實體,主要是為了獲得
菌柄比例高、口感更脆嫩的產(chǎn)品。美味側(cè)耳 (
P. cornucopiae) 因其菌柄天生較長較粗,是最常用來生產(chǎn)高品質(zhì)姬菇的品種之一。但其他品種(如糙皮側(cè)耳、佛羅里達(dá)側(cè)耳)的幼菇有時也被稱為姬菇銷售。
了解不同平菇品種的特性和生長要求,對于選擇適合當(dāng)?shù)貧夂?、栽培設(shè)施和市場需求的最佳品種至關(guān)重要。希望這份詳解能幫助你更好地認(rèn)識平菇家族的多樣性!